南赡部洲上的凡人生活不易,渔民亦复如是。那老村长也说了,这是今年最大的鱼汛,也就意味着这将是今年最重要的一次出海,哪怕是家里死了人也不能耽误——死者长已矣,生者却还要填饱肚皮。
所以底下众人也只有抹干净眼泪听他道:“今年天气不好,看这架式,后面至少还有两场飓风。这一次出海,我们依旧必须求得海王使者庇护。”他说的话,依旧无人反驳,显然大家对这一套程序已经很熟悉了。
接着,他就走到崖前面对大海,掏出一份祭词照章念了起来。宁小闲听他言语,无非就是求海王使者保佑莆溧湾人,出海平安顺遂,渔获丰登,归来必定还有厚报云云。
他将这份祭词连念三遍。说来也怪,这不过是个无灵力的凡人,可是每念一遍,他的声音就大上一分,体表也似乎泛起了淡淡白光。等念完三遍,这么个年近六旬的老头子,声音已经有若响雷,连崖下拍崖的涛声都盖不住了。
这便是显了神迹,崖前村民顿时密密麻麻跪作一片。
宁小闲轻笑两声,一眼看出来那份祭词居然是件小小的法器,以愿力驱动,能给使用者一定的护持,看起来就显得特别高大上。
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随后底下就有人牵上来三匹马、三头牛、三只羊、三头猪、三条犬,以及三只鸡。这些牲畜大概也知道死期将至,拼命挣扎,却哪里有用?最终还是被活活推入了海里去。
宁小闲看到这里,咦了一声道:“居然献六畜,看来这次献祭很隆重呵。”南赡部洲各地献祭的风俗不同,但根据地域和献祭的对象、程度,大致可以分三牲、五谷、六畜这几种类型。“海王使者”不吃谷物很正常,但动用到六畜了,并且还是每样都献三只,那就显得格外隆重,显然莆溧湾人对这次出海尤其重视,否则这么一个不足千人的小村要凑齐这么些牲口,也是有些吃力了。
最重要的是,渔民的献祭并非像华夏那样出自信仰,而是务实之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