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岁时记》:七月中旬则有蛐蛐儿,贵者可值数金。有白麻头、黄麻头、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节须之别,以其能战斗也。
上等蟋蟀,均系主人不惜重金购得,名虫必用青白色泥罐贮之。
时至今日,这项活动与金钱挂上了钩。
在许多地区,甚至有‘蟋蟀赌-场’,玩家们每场比赛下注三百块,而提供场地和保证竞赛公平的庄家,还要场场拿走百分之五的抽水钱。
斗蟋玩家会花大量时间来挑选合意的蟋蟀。
专家说,头大、腿大、触须直,是善斗蟋蟀的特质。
蟋蟀的食量很小,只吃少量米就够了。但一些斗蟀爱好者为了让蟋蟀更勇猛,会给它们吃激素、苍蝇幼虫,有时甚至是迷-幻-药之类的非法药物。
野生蟋蟀的寿命大约为一百天,精心饲养的也延寿不了多久。再加上斗蟋蟀必定有输有赢,输一场,没准你的蟋蟀就缺胳膊少腿了。
因此,蟋蟀属于消耗品。
黄婆婆这样的家境,能经得起黄立齐隔三差五换蟋蟀、打激素、输比赛?
黄婆婆累弯了腰,一年到头攒不下多少,全他妈喂了蛐蛐儿了。
什么?只有夏末、秋天,斗蟋蟀才流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