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因以其形似伏虎而得名,是三国东吴地区的一种实用便器,俗称夜壶。虎子的出现,据说还与西汉名将李广有关。
《西京杂记》曾记载,某一天,李广和他弟弟一起打猎,射死一只卧虎,便‘铸铜像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也’。
虽然这可能只是个传说,但它说明,把夜壶制成虎形,反映了古人对老虎既畏惧又厌恶的心情,同时又希望将门出虎子的复杂心理。
陈宇点头道:“不错,我就要它。”
“好吧,既然陈翻译喜欢,拿走就是。”沈亚东嘴角忍不住露出笑意,亲自送陈宇走出了店门。
那尊青瓷的东吴虎子,以作为青瓷来看,其实是一件品相不错的精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青瓷作为一种新兴的手工业在南方,瓷器的发源地浙江一带得到发展。
由于具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燃料资源,这一地区的制陶业发展很快,出现了许多青瓷器,其中以越窑为最美。
越窑烧制的青瓷,普遍采用轮制技术和化妆,瓷胎致密,不吸水,瓷釉透明,呈玻璃质,胎釉结合紧密,不易脱落。
随着茶文化的形成,佛教的传播和仕人文风的兴起,瓷器花色品大大增加。出现了盏托、莲花尊、熏炉、高足杯、砚、水盂等新产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