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70 长远目标 (2 / 4)

作者:磨砚少年 最后更新:2025/7/16 16:24:19
        其次,他需要接球球员。传球完成之后,传球目标必须成功接球,甚至持球推进;如果频频黄油手的话,就算四分卫准确无误地完成了传球,他们也只能站在原地,望球兴叹,束手无策。即使是佩顿-曼宁、阿隆-罗杰斯,他们也需要一个出色的传球目标。

        现在,目标任务就开始为陆恪建立自己的“四分卫战术体系”,确定了两名接球球员,成为陆恪的嫡系传球目标,并且一步一步地形成自己的传球风格和战术组合。

        在今天旧金山49人的最后一档进攻之中,陆恪跑出口袋,搏命长传,洛根和吉恩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拆挡配合,最后由吉恩依靠个人天赋完成接球,为比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个无比长远也无比艰巨的任务,仅仅依靠陆恪一个人的努力,这是不够的。

        在日常训练之中,陆恪需要和洛根、吉恩一起学习战术手册,一起磨合跑动路线,一起交流战术口号,渐渐地培养出他们之间的默契和感应;并且在比赛之中融会贯通,真正地将训练水平演变成为场上优势。

        系统之所以没有更早一些提出目标任务,就是因为在等待着陆恪寻找传球的化学效应。不是迈克尔-克拉布特里,不是凯尔-威廉姆斯,也不是弗农-戴维斯,陆恪选择了泰德-吉恩,这就是之前五周比赛累积下来的火花所引导的结果。

        四分卫和接球球员之间的配合,这是十分微妙的一种化学反应。

        之前在迈阿密海豚,还有去年在旧金山49人,吉恩更多还是待在特勤组,以回攻手的身份赢得一席之地。

        一般来说,特勤组的球员还是以落选新秀为主,选秀大会之上第四轮选中的特勤组球员,这就已经可以算是高顺位了;而吉恩却是首轮第九顺位的外接手,放在特勤组之中,完全就是暴殄天物。

        但遗憾的是,吉恩加入进攻组之后,始终无法有效地融入球队的进攻体系之中。面对的四分卫则是克里欧-雷蒙on、查得-培宁顿等等在联盟之中难以占据一席之地的球员,他似乎从来都不曾真正地站到自己的位置。

        一直到陆恪的出现,吉恩的职业生涯焕发出了截然不同的光彩。这,就是化学反应。

        所以,目标任务诞生之后,陆恪没有太过犹豫和思考,选择吉恩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