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场的第一波进攻,49人的进攻起始位置是己方二十码,刚才损失了六码之后,他们已经退到了己方的十四码线位置,距离端区着实太近了,不要发力也不好推进,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导致安全分;而且这还是三档十六码的超长距离。
哈勃选择跑球,意图就再明显不过了:以跑球往前拱几码,寻求一个更加合适的弃踢位置,放弃这一波进攻,然后重新安排进攻战术,卷土重来。一来,这是下半场刚刚开始,没有必要冒险;二来,他们还占据比分的巨大优势,没有必要操之过急。
但陆恪的想法却不同。
红雀队肯定能够猜到如此想法,超过六成乃至七成概率,49人都会选择跑球,他们势必在跑球方面给予更多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完成短传区域的覆盖,并且进一步通过突袭的施压,不给陆恪完成长传的机会。
换而言之,红雀队面对三档十六码的防守,他们可以更加从容,进一步增加攻击性。而49人的保守,则会进一步助长他们的气焰。
在陆恪看来,对手的防守重点应该是突袭四分卫和跑球拦截,辅佐于短传区域的覆盖。自然而然地,他的长传机会不会太多,那么他完全可以选择一个突袭短传,找到洛根或者克拉布特里,甚至是马库斯,以快速强力的方式撕开防线,取得更好的弃踢位置。
这比跑球来说,更加大胆,更加激进,却也更加富有变化,让对手无法捉摸。
陆恪仅仅只用了几句话就将自己的意思解释了清楚,哈勃无语地翻了一个白眼,毫不留情地吐槽到,“老实说,你只是不想要在皮特森面前认输吧?我还以为你不在意呢?”
不等陆恪解释,哈勃就当下做出了决定,“那么,就按照你的说法做吧。但,注意抄截!如果抄截了,下一场比赛就换艾利克斯-史密斯上。”
哈勃本来就是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教练。消极角度来说,这是下半场第一波进攻,没有必要急功近利;但积极角度来说,即使这一波进攻失败了,最糟糕的结果就是抄截回攻达阵,那么他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再次重新夺回优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