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塞勒当然知道,自己选择防守了一名球员,另外一名球员就成为空档了,但陆恪就明摆着掐住了这个命脉,博尔丁和塞勒克的跑动路线沿着中央区域两侧的垂直虚线径直突进,两个人都跑出了球门路线,突飞猛进地冲向了端区,完全直线,没有任何拐弯,这也意味着钱塞勒没有办法同时照顾两名球员了,否则只是顾此失彼,他必须选择一个。
下意识地,钱塞勒就选择了博尔丁。
没有人应该忘记上赛季季后赛里,博尔丁在巴尔的摩乌鸦里爆发出来的能量;而塞勒克只是一名落选的替补球员而已,能力和名气都远远不如,整个跑动也看起来没有太多个人风格,所有能力都不太突出。
对于钱塞勒来说,这不是一个困难的选择,潜意识之中就已经做出了判断,他当机立断就冲向了博尔丁。然后,塞勒克就落单了。
此时,塞勒克的脑海里没有任何想法,他就是一个替身稻草人,如同一枚棋子,牵制防守组的力量分配,然后扮演站桩式灯塔的作用,为整个进攻组的路线跑动建立起立体模型——他不敢随便多想,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够,如果随随便便多想,反而容易打乱陆恪的计划,按照陆恪的安排老老实实的推进,他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
但这一波进攻却有点奇怪。
塞勒克按照陆恪的叮嘱,跑出了一个“之”字型的路线,先朝着右侧扯动,迎面冲向了谢尔曼的防守位置——反正他是弃子,如果可以牵制谢尔曼,让洛根解/放出来,那就再好不过了,但谢尔曼没有上当;塞勒克紧接着没有任何停顿地,直接就再次朝着左侧斜线跑动,眼看着钱塞勒就已经在不远处了,但钱塞勒却没有过来防守,而是跑向了博尔丁,塞勒克再次被“抛弃”。
塞勒克依旧没有走神,继续执行陆恪的路线安排,脚步一顿一拐,然后就朝着球门方向直线前冲。
虽然是直线冲刺,但塞勒克没有把自己的速度全部释放出来,而是稳步地前冲着,脑海里不断回响着陆恪的叮嘱:
随时做出准备接球的动作,如果遇到了以下两种情况,要么是脚步进入对方半场的四十码线之内,要么是遇到了对方球员的正面堵截,他就快速回跑,依旧做出准备接球的姿势,尽可能吸引防守的注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