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合法接球规则”看似有些莫名其妙,但由来却非常沉重。
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常青藤名校的那些球员们用脑子打球,通过数学和物理的方式来计算出推进阵型的优劣——他们可以站成一个炮弹的鱼雷模样,又或者是剪刀手形式的集中攻击,利用不同阵型的变化执行冲撞,在开球瞬间就破坏防守组的站位,继而制造优势,防守组基本没有还手之力。
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哈佛大学发明的“飞行楔子”,可以简单理解为进攻组分成两部分,以四分卫作为连接点,左侧和右侧在四分卫的指挥下,同时朝着防守组的一名球员执行蛮牛冲撞——任意一名球员都可以,强大的力量瞬间爆发,将这名防守球员摧毁,而后为跑卫的冲球开道。
这种战术几乎是无往不利!而后其他各个学校纷纷效仿,从“飞行楔子”衍生出来的无数常青藤名校战术统称为“契机战术”。
1905年之前,橄榄球经常发生死亡案例,基本全部来自于此。
为了消除如此劣势,规则才一步步改良,以此来限制进攻组,比如说,开球线上人数的硬性规定,避免了进攻组球员拥挤在一起站成不同阵型;再比如说,开球启动瞬间能够第一时间冲刺出去的球员只有两名,那就是“线上两端”的球员,其他球员都必须至少落后一码。
刚刚这一波进攻中,如果弗农的站位落后于克拉布特里和弗农,那么就是合法阵型;如果弗农的站位和克拉布特里保持平行,那么就是非法接球。
尽管如此错误非常简单也非常低级,但在关键比赛中,就如同“早动”以及“场上十二人”等等犯规一样,着实在所难免。
紧张情绪终究还是有所影响,现在就可以感受到旧金山49人的年轻和稚嫩了,缺少经验,犯下了低级错误。即使弗农是一员老将,但这也只是他第一次登上超级碗舞台而已。
陆恪的第一反应就是转头朝着教练组投去了视线,“犯规了吗?”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陆恪也没有再继续纠结郁闷,这样的低级失误没有必要死死抓着不放,否则只是和自己过不去,还是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档进攻为妙。
一档十五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