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四分卫盲侧都是各支队伍习惯性的攻击重点。如果选择非盲侧,四分卫可能提前做出预判,逃离擒杀,增加更多变数;这也使得盲侧的成功率和威胁性都大大提升,如此习惯已经在联盟传承数十年。
正是因为如此,盲侧进攻锋线球员的工资都远远高于非盲侧进攻锋线球员。就连旧金山49人也不例外,休赛期中将乔-斯坦利从右侧调动到了左侧,就是希望增强盲侧的保护能力,最终取得了惊人的成效。
但刚刚陆恪却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连战术室的数据统计都没有察觉到,陆恪却将右侧的进攻护锋单独提了出来,如果这里能够成为突破口,尽管不符合战术规律,却能够制造出意外效果。
最后,关于托尼-冈萨雷斯。
过去两个赛季,罗布-格隆考斯基、吉米-格拉汉姆、洛根-纽曼三位近端锋相继横空出世,改变了联盟之中对于近端锋的传统观念——
以前,近端锋更多活跃在短传区域,要么拆挡,要么短传接球,在阵地战之中能够发挥灯塔的效果,整体来说,达阵还是外接手的任务;现在,三位年轻的近端锋却将自己的接球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比大号外接手还更加强悍,强硬接球、站桩接球以及接球之后的持续推进能力都成为了改变比赛的重要武器。
传统近端锋在整个漫长赛季中,达阵数量基本都停留在个位数,如果能够突破十个,这就足以成为联盟达阵领跑者了;而现在的近端锋,达阵数量却直接翻倍增长,场上角色彻底蜕变。
在三位年轻近端锋如同彗星般闪亮登场之前,传统近端锋的王者就是托尼-冈萨雷斯,这是一位还没有退役就注定将进入名人堂的历史级别近端锋。
1997年以首轮十三顺位加入堪萨斯酋长,在那之后,冈萨雷斯就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王朝,虽然酋长队的整体实力孱弱,但冈萨雷斯依旧交出了逆天数据;而后,2009年转会亚特兰大猎鹰,他依旧保持了超高水准,展现出了自己的强大统治力——
目前为止十六个赛季,其中七年成为联盟接球次数和接球码数最多的近端锋,四年成为联盟接球达阵数最多的近端锋,十三次入选职业碗,五次全美一阵,四次全美二阵;另外,他现在还是联盟历史上出场次数最多、接球次数最多、接球码数最多的近端锋三项记录的保持者。
最为惊人的是,冈萨雷斯完成接球之后的推进能力独步联盟,从1997年进入联盟之后,每一次接球的平均推进码数全部都高于十码,唯一的例外就是2010年,那一赛季的每一次接球平均推进码数“只有”9.4码,超过十五年保持了如此能力,着实骇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