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旧金山49人将在对方半场的三十三码线之上开始进攻。
连续两次球权转换所带来的优势与劣势,顿时就将防守组的战略意义体现了出来,旧金山49人防守组为自己的进攻组创造了无比优秀的进攻起始位置,提高了得分几率;而芝加哥熊防守组则在强硬的正面交锋之中没有能够咬牙到最后,丢掉了他们的优势。
反过来,进攻组也是如此。
芝加哥熊进攻组一次掉球一次抄截,连续为自己防守组挖坑,而且还是大坑;而旧金山49人进攻组则咬紧牙关,完成四档转换之后,收获达阵。
这一进一退之间,球场之上的局势就开始悄然发生变化。现在,主动权又来到了旧金山49人进攻组这一方,如此出色的进攻起始位置,他们能否把握住机会呢?如果可以得分,那么是达阵还是任意球呢?
站在球场边上,陆恪高高地举起了右手,与下场的阿尔东击掌相庆,与其说是庆祝抄截,不如说是庆祝防守组的强势表现,他们现在正在一步一步地向芝加哥熊进行施压。现在,施压的重任又来到了进攻组手中。
尽管本赛季芝加哥熊的战绩斐然,七胜两负;但事实上,卡特勒率领的进攻组缺乏爆发力也缺乏韧性,一旦拉开比分差距之后,他们也就缺少追赶的能力,胜利的天平就将一点一点地朝着主队倾斜。
再次登场之后,陆恪召集着进攻组队友们团团围聚在一起,快速地完成了战术布置,然后就迅速完成列阵,做好了再次攻击的准备。
这一次,旧金山49人进攻组做出了细微调整,弗农-戴维斯和洛根-纽曼的双近端锋站在场上,迈克尔-克拉布特里和兰迪-莫斯两名外接手则分列两侧。
泰德-吉恩被替换下场。
之所以做出如此调整,不是因为吉恩状态不佳,而是因为芝加哥熊的防守组在短传区域更加强硬,哈勃希望用双近端锋以及大号外接手的组合来完成攻坚战,而莫斯在区域防守之中的撕扯空档能力比吉恩的深远区域打击能力更加能够奏效。
果然,一档进攻之中就立竿见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