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结束了刚才的红区进攻之后,陆恪立刻就将进攻组成员们召集了起来。
这一次,莫斯没有缺席。
第一次达阵,激动得难以自己,情绪全部都释放出来之后,莫斯就渐渐地冷静了下来,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达阵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退役之后重新复出,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唤醒这一种习惯。
所以,第二次达阵,莫斯并没有大肆庆祝,仅仅只是重重地握了握拳头,然后全面地释放出来,真正地全面进入战斗状态。
经过两次达阵的演练,莫斯已经慢慢地适应了陆恪的战术布局。
一旦打开心扉之后,事情就顿时豁然开朗起来,呈现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面貌。
事实上,陆恪的战术并不死板和顽固,恰恰相反,陆恪的战术变化多端,可塑性和适应性都非常高级,更多是制定出一个战术区域和战术趋势,然后根据不同的传球方针以及接球目标,对战术和传球进行局部微调。
莫斯之所以始终排斥与陆恪合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陆恪的年轻和稚嫩。
区区一名二年级生,对于战术手册的理解能够有多么深刻呢?对于比赛局势的把握又能够有多么优秀呢?不要说改变了,估计就是一个老老实实的战术执行者。他终究不是汤姆-布雷迪那样的比赛者和比赛掌控者。
这也使得莫斯始终担心着,自己的跑动天赋和路线灵性,可能全部都被限制在一个死板的框架之中,彻底沦为一个平庸的棋子球员,碌碌无为地成为战术中的一部分,完全迷失自己,然后他也就不再是“兰迪-莫斯”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