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他的第一次试训。很有可能,这也不是最后一次。
很早以前,陆恪就清楚地知道,对于那些白人或者黑人四分卫来说,他们只需要展现出六十分的水准,在49人如此危机困难的状况下,可能就足以成为一名替补,就好像纽约喷气机在第七轮选择了格雷格-麦克埃尔洛伊一样。
但对于华裔四分卫来说,他却必须展现出一百二十分,乃至两百分,才有可能赢得一线生机。对于这一点,经历了过去三个月的试训生活之后,他越来越确定。
手握橄榄球巨星系统,这是他的底气;可是,在过去这几个月时间里,他依旧丝毫没有放松,也不敢有丝毫的防守。
恍然之间,他似乎再次回到了大三作为陪练的时候,连续两年的失败,终于得以进入球队,他珍惜着如此来之不易的机会。每一次训练,他都当做是超级碗;每一天练习,他都当做是最后一次。竭尽全力,没有保留,仅仅只是专注地,冲刺、冲刺、再冲刺。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能够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
从新秀训练营结束之后,经历了选秀大会、经历了无数试训,一直到今天,陆恪的日常训练任务没有缺席过一天,哪怕是驱车前往华盛顿的旅途之中,也没有;他总是想法设法,按时按量地完成所有训练。于是,漫长的五个半月,他一共累积了十一个基础点数。
十一个基础点数,全部都用在了刀刃上。
首先,陆恪添加了六点在观察视野之上,这一项技术一鼓作气地达到了七十分。迈过了及格线,进入了优良的最低标准,这意味着,单纯这项技术,陆恪已经达到了联盟的平均水准,乃至在其之上。
其次,陆恪添加了一点在战术意识之上,这一项技术也从六十九分来到了七十分。战术意识结合观察视野,再加上三项传球准度,在四分卫的基础技能之上,陆恪已经摆脱了菜鸟阶段,真正迈进了平均水准的行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