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这一次莱赫愿意点头同意了。
“我们正在期待着,百事可乐能够成为你未来职业生涯的一个注脚,充满活力、热情洋溢、永不妥协,始终在激/情澎湃地挑战不可能的极限。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那些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真正诠释人生的还是我们的姿态。你的职业生涯,应该是充满拼搏、睿智、毅力、坚韧,还有健康活力的;而百事可乐,愿意成为站在你身后的那个支持者,摇旗呐喊着跟随你的脚步。”
身后,而不是身前或者并肩,百事可乐把自己的位置摆放得非常巧妙。
这也再次让陆恪的眼睛微微一亮——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竞争真是激烈非常,不仅英德拉亲自拜访了陆恪,而且还把整个姿态都摆得非常低,一方面是因为陆恪确实具备了如此价值,另一方面则势必是因为可口可乐的寸步不让。
上述原因都是正确的,但陆恪还有一点没有猜中,那就是英德拉的临场改变主意。
按照原计划,英德拉根本不需要如此姿态,即使是里奥-梅西、即使是勒布朗-詹姆斯都没有能够得到如此待遇,更何况陆恪只是一名区区三年级生呢?但碰面之后,陆恪的表现却一步一步说服了英德拉,进而使得英德拉临场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她希望能够有更进一步的合作,真正让陆恪成为百事可乐未来发展蓝图的一部分。
这很冒险,英德拉知道,但十六年前让百事可乐开始剥离快餐业务而逐渐建立起健康的企业形象也是——
外行人都以为百事可乐是2004年才真正开始改变策略的,但事实上,英德拉从1997年就开始着手布局了。
相较于当年的“健康转型”来说,签约陆恪作为代言人,风险基本只有百分之一。这一点点决断对于英德拉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
至此,专业部分的演讲就已经结束,英德拉没有再进一步做阐述,而是停顿了下来,留下时间让陆恪慢慢消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