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凡的爷爷奶奶过世的早,两个孩子就是陆国平夫妇带大的,像陆家这样的家庭,少一个人干活大家都得饿肚子,所以夫妇两个必须一起去田地里,只能把半大的孩子留在家中,或者是托隔壁邻居老人照看一下。
这在九十年代末,千禧年前后,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才养成了陆凡现在的一些习惯,最简单的比如做饭。
就算陆凡本人懂事,知道爸妈这么辛苦也是为了这个家,但比他小两岁的妹妹,那时候还属于孩子,饿了自然要吃东西,可不会憋在心中不说出来。
于是,从那时候开始,陆凡就学着做饭,先是从最简单的稀饭,面条开始做起,有时从地窖里面拿出了红薯,陆凡洗干净了也会放到大锅里面去蒸。
配合着家里面腌制的咸菜和萝卜干,就整面条两兄妹可以说吃的心满意足,婷婷吃饱了也就不哭不闹了。
最早的时候,陆凡还不是住在镇上,而是住在镇周边的村子当中,交通很不方便,年轻的还好一些,每天可以骑着自行车,家里条件好的开着摩托去镇上采购日用品。
年纪大的,或者农活繁忙的,就只能让同村的人帮忙带点东西。
千禧年前后,在类似于乡下的地方,民风还是比较淳朴的,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勾心斗角,有困难的话大家都会伸出援手。
尤其是红白喜事,一家办酒席,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会来帮忙。
陆国平去不了镇上,就会拖隔壁的邻居帮忙带点蛋糕,零食,或者是牛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