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彭宁离子阱装置的轮廓,然后再在此基础上简单地勾勒出了后面的发电机组结构。
盯着图上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的线条,钱院士也渐渐看出了一些门道,眉毛饶有兴趣地抬了起来。
“这,是磁流体发电机?”
“对也不对,”
停下了手中的笔,刘峰对着这张草图看了看,满意地点了点头,
“我说对,是因为这种发电方式和磁流体发电机的原理类似,不对,是因为原理虽然类似,但本质上,这套发电机主要是通过控制反物质湮灭产生的高能带电介子以及部分高能γ射线进行发电。当然,以我的水平,设计图也只能画到这种程度了,具体的设计,还得麻烦你们这些专家进行重新探讨才行。”
质子和反质子湮灭时,会产生3到7个介子,通常情况是3个带电介子和2个中性介子,其中,中性介子几乎立刻转化成高能γ射线,而带电介子是有一定寿命的,正常半衰期是28纳秒,但由于它们以光速94%的速度移动,所以半衰期延长到了70纳秒,并在衰变完毕前平均前进24米。
而这些带电介子却包含了正反物质湮灭的60%的能量,因此,是带电的就好办,可以使用磁场控制它们的方向,用来推动发动机;至于中性介子转化成的高能γ射线,也能在其他地方部分使用。
因此,能够用来推动发动机,自然也能用来推动‘发电机’,这里面的能源转换效率虽然只有60%左右,但相比于用来烧开水的40%,效率几乎都快是后者的两倍了!
盯着这张草图看了看,钱院士摇了摇头:“恕我直言,您的这套设计图和磁流体发电机的原理类似,虽然具备着看似更加诱人的前景,但您要知道,磁流体体发电机技术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制了,然而至今为止,几十年都拿不出像样的成果,技术一直都不完善,经济效益更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以至于渐渐被学术界和工业界主流所抛弃,用它来发电恐怕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