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大赛是由国家服装协会和国际知名时装集团云裳集团联合主办的,每两年一届,今年已经是第四十三界。
学服装设计的学生大概没人不知道这个比赛,它历史悠久含金量极高,追求原创和设计灵魂,向来入围难拿奖更难。
而且他们是全球征稿,无形之中又拔高了参赛门槛。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可以轻而易举让获奖作品得到全球的关注,如果是特别欣赏的设计师,他们也会想尽办法挖掘人才进行培养。
如今有不少大品牌签约的华人设计师,其实都是从云裳走出去的。
当然,他们也不是傻到专门培养人才为其他品牌做嫁衣,所以后面和云裳解约门槛也一再拔高。就算有品牌头铁硬要从云裳挖人,也得叫他们先狠狠掉块大肉。
不过这样的诱惑,要面临什么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大一的时候完全不具备独立成熟设计的能力,这种消息看一看也就当做没看见过去了,甚至大部分没什么含金量的小比赛他们也没能力投。
而如今,这些话也不是说给所有人听的,只是那一小批被看好的“尖子生”。甚至于说,其实“尖子生”也不太够格,可万一呢?
万一他们能幸运的杀出重围,哪怕只是入围,也算是将来实习简历里比较好听有底气的一条。不至于临近实习简历上还空空荡荡,一问技能精通,再问奖项全空。
至于精通?精通什么呢?熟练使用等办公软件。
一般几乎就等同于什么都不会了。
可以说多写出个都算有本事,可惜不少人是真不会,光是写上面那俩被面试官问起都犹觉得心里发虚。
这两年老师也引导着他们陆续投过一些可能没什么含金量的比赛,但拿到名次至少比什么都没有强。现在设计成熟度仍欠缺,却也不失为锻炼的好机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