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所第六十五年初。哈啊!我居然不知不觉就在灾难后的世界里度过了六十五个年头,真是神奇,其实要按照时间来算,我应该也早已经变得老态龙钟了吧,也该离世了,只是,我从镜中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好像与年轻时差别不大,我仍然有一副健康而年轻的身躯,不可思议。我想研究自己身上出现了什么变化和异常,但,我是研究造物的,不是研究生命的,这个话题对我来说……而且我现在也没有更多精力忽然切换研究方向,所以放下这个念头吧。”
“又是好些年过去了啊,我又在地上的灾难世界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大地上没有什么变化,还是老样子,灾难随机爆发,每天都有生命逝去,每天都上演着生离死别,生命不断迎来新生,不断消逝,一切都在快速进行之中。最近有些流言,说是:只要长时间保持移动,就不会被灾难所波及到。哦,只是无稽之谈而已,毕竟也可能会随机游荡到忽然爆发灾难余波的地域不是么?现阶段想躲避灾难余波仅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用造物去监测地底下那股能量的活动;但是,它们积攒能量时的动静非常小,很漫长,爆发的时候又极其迅速,我的造物因此没有成功监测过一次,自然也没能规避灾难余波,如果希望能在这方面有突破的话……暂时没有方向,先看看。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有限,即便我好像有不少时间也是如此,在灾后的世界里与灾难余波玩游戏的话,比拼的是每个人的行动速度:很难,但,不得不玩。”
“避难所第一百年零九十九天。虽然是第一百个年头,但我没什么特别想要庆祝的想法,之所以在这时候忽然留下一份记载,只不过是因为刚好‘送走’第六个聚集地:我再一次亲眼目睹这个聚集地在灾难余波的爆发中变成烟尘消散,望着那团灰色与黑色的蘑菇云,心中没有太大的波动,只是感觉有点无奈:今早答应了隔壁家的小娃娃,去遗迹里带两个好玩的造物回去给他们看看。这个承诺,永远都没办法实现了——第六次监测灾难余波爆发失败,造物还需要进行调整。我总有一天可以规避灾难的爆发。”
“避难所第三百七十一年零两百三十一天。时间记录应该有二十天左右的误差,因为有段时间忙着处理监测造物而忘了更换记载时间的造物,不过问题应该不大,我已经把这个‘二十’的误差加上去了,如果记多了就算我偷的。”
“我看惯了一个个大大小小聚集地的变化,看着他们迁移逃生,与其他逃难的幸存者汇合,重新建起聚集地,也已经习惯了它们在最多三十五年后就会化为灰烬——三十五年是我目前所知存活最久的聚集地——时间过去了两百多年,现在还幸存的人,都会用聚集地存在时间的多少来判断
这一个聚集地安全不安全。这个倒也不算是瞎说,毕竟,平静越久的区域,确实越可能会遇上灾难余波爆发,现有的认知也有说:聚集地每十年到十五年都需要进行位置迁移,而且尽可能去前不久爆发过灾难的地方重新安窝,已经释放过能量爆发的区域,短时间内多少会安全一些。”
“只从理论上来说,此举确实减少了伤亡,但,每天与祂们对赌的情况仍然没有变化,我们依旧没有办法把所有条件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能通过一些自己都不确定的方法去尽可能规避即将爆发的灾难,为此,已经拼上全力,已经疲于奔命。大家所做的,也不过是为了在这糟糕透顶的世界里多活一天而已。”
“我曾在重建聚集地的闲暇时刻与一位青年聊过天,问他数百年前曾经安稳过的时光,他表示一概不知,让他去问家中长辈,所得的情况也依旧如此,他还问我是不是从哪里听来了经不起推敲的野史
。这么想想,最初与我有过交集的聚集地,恐怕也在灾难与时光冲刷的影响下完全消失了吧,包括与我有过交谈的那些人与那些人身后的人——历史,曾经的历史,铭记……有必要吗?没有必要,现阶段的生命,没有必要去知晓几百年前曾经安宁过的美好岁月,那不是向往,那是折磨。现在,只要拼尽全力活下去就已经够足够了。”
“避难所第五百二十二年,一百六十九天。避难所的下沉好像在不经意间加快了一些,这些年算下来,我已经多加了三个通往地面的通道,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可以快速回到地面上。避难所渐渐黯淡了,小城那边的光芒一天比一天昏暗,留在小城中各处的记载……算了,那些只是闲着时留下的闲言碎语,重要的是小城据点与这几座大厅里的留言——历史,我仍然在纠结历史,也许,我的留言能成为‘蔚蓝’最后一份清楚记载的历史也说不定。我如此认为:第一次觉得自己留下的留言是可以拥有某种意义的,并为此感觉到了长久以来都没再感觉到的欣喜,而这竟是源自我自己承认了自己活着的价值……真是讽刺。”
“好久没有去过地上了,监测能量的造物捕捉到了几次能量爆发的迹象,希望被它‘锁定’的倒霉蛋已经成功脱离了余波爆发的地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