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同在一片地球上,但彼此之间大有相差一个维度的趋势。
基建方面,铁路里程和公路里程每月都在大幅度的增加。
尤其是西南这些原来还是靠鸟道水道通行的地方,为修铁路公路,增建的大桥数量比历史上西南地区的石桥数量总和还要多几倍。
而且好的是,这些花费都不是国内的人掏钱,也不用将江南这些富庶之地的财富多收一些用来资助这些在大明还属蛮荒的地方改善交通条件。
因为这些花费皆来自全球掠夺所得。
所以,大明改善贫困地区的代价也不用牺牲富庶地区,因而避免江南许多百姓因为商税过重而又复桑田为农田,打断该地区工商业的发展,甚至使其返回到以前的农耕生产模式。
苏州因此已彻底成为具备后世所谓的现代功能的大都市。
即拥有最密集的科技产业与最多的科技人才,而可以虹吸周围乃至全球的资源和人才来这里加工和深造,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排头兵。
当然也跟如今的苏州没再有兵燹之害有关。
历史上,明中后期开始,苏州就渐具有现代化城市功能,周围南浔、朱家角这些市镇的丝织品原料都要运到苏州阊门一带,卖给苏州的商贾,在苏州加工为成品后才能行销全国乃至全世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