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道的回应等于官方确定了“韦小宝会成长为大英雄”,一时间,大家都放下心,表示“有逆转就好”。
对此,柳敬亭也始料未及,看来老常也认为韦小宝在最后会变成一个完美的英雄人物,他有这种判断无可厚非。因为平时和柳敬亭一起讨论,两人对“艺术角色开场到最后必有变化”这个规律一致认同。
意思是说。一部艺术作品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不能一成不变,不论是故事本身还是作品中的角色,在故事结局的时候,都会发生某种转变,完成心灵上的一次洗礼和救赎啊、寻找到真正的自我啊、跳出某个困扰自己许久的难题啊等等。
总之,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一定是随着故事的推进而慢慢改变的。
同理,韦小宝自然也会改变,只是,常有道没想到的是,韦小宝的转变,还是基于他现在固有的认知,他没有成为郭靖那种名满天下、为国为民的大侠,他也没有成为诸葛亮那样足智多谋、为国为民的宰相,他尤其没有成为杨过那种痴情专一的浪子。
韦小宝的改变在于他最后既不愿意做香主,也不愿意做大官,而是带着老婆孩子和巨额财富隐居去也。
所以,常有道的解释随着连载的继续迅速垮棚,而且,看到韦小宝一个接一个地收美女,而且每次都还有细致的心理描写,那种洋洋得意、卑鄙无耻再次激怒读者,另一波读者反弹高.潮不可抑制地爆发。
“所以古庸生也终于不能免俗地开后.宫了吗,《鹿鼎记》算是彻底地废掉了吧?”
“不要跟我说什么塑造人物、形式创新,韦小宝压根就是古庸生自我意识的一种投射,充分地暴露了古庸生的大男子主义倾向,以及对一夫多妻渴望的阴暗心态,令人遗憾且失望。”
“在我弃书之前,容我吐槽一下本书的章节名,老子一个都没读懂!牵强做做故作高深,再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