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你呢?”
“也是戒指。”
“我选的是耳环。”
几个人边聊边叫了饭菜,柳敬亭左右无聊,就在他们附近坐下,边吃饭边听他们聊天。
“我写了一个短篇,差不多六千字,时间太急,都没来得及修饰。”
“我写的是散文,本来是想写一首现代诗,不过尝试了几下,发现不足够表达我的想法,只好换成自己最擅长的散文。”
接下来几个人的聊天,基本是各自围绕着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和分析,柳敬亭听了一会,基本得出一个结论,他们每个人的论点都落脚在“我的作品是最牛.逼的。”
“对了,你们平时都看什么书?”
可能是有人意识到他们谈话的诡异,于是及时停止了自己的文章阐释,抛出了一个常见的问题。
“我啊,平时喜欢看些西方美学理论,我个人最欣赏他提出的先天综合判断,先是个体的割裂,然后根据先天某种逻辑进行综合,很有意思。”
接下来的谈论又绕到黑格尔的“小逻辑”、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柏拉图的“理姓王国”等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